建材行业的"绿色智造"梦 建筑陶瓷产业逆势突围启示录
提要: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迅速浸淫到各行各业,传统建材行业也在绿色化的浪潮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和增长点。随着《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继发布,两化融合,智能化同样成为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原标题:建材行业的“绿色智造”梦——建筑陶瓷产业逆势突围启示录
水泥、玻璃和陶瓷是传统建材工业的三大主力军,其中陶瓷又是中国本土非常古老的产业。随着绿色发展成为建筑陶瓷行业共识,背负重担的陶瓷产业正在寻求新的腾飞。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陶瓷产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和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均有明显下降。一方面,建筑陶瓷制品的大型化、超薄化发展趋势,大大实现了生产原料的减量化要求。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新的快速发展,建筑陶瓷行业“绿色智造”的热度也在不断升级。
思路决定出路
古老陶都焕发新生机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陶瓷无疑是属于佛山的城市名片。
陶瓷在佛山有上千年历史,宝亿莱软装设计<别墅样板房样板间,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根、以民营经济为魂的全国工业重镇,佛山是当之无愧的“陶瓷之都”。遍地开花、鳞次栉比的陶瓷企业曾快速推动了佛山经济的发展步伐,而工艺低端、设备落后、粗放式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源严重损耗和环境污染,吞噬着佛山的“绿水青山”。
究竟是继续走粗放型发展的道路,还是铁腕治污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佛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广东省佛山市组织召开建筑陶瓷行业绿色生产和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12月16日,首批建筑卫生陶瓷三星级绿色建材评价在佛山尘埃落定,在获得认证的25家企业中,24家在广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以佛山为代表的广东陶瓷产业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初见成效的肯定。
素有“改革开放看广东”的说法。早在去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就印发关于《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规划中明确指出,佛山市重点在汽车制造、陶瓷、家具、建材、五金加工、太阳能电池等制造业领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
政策加持下,佛山着力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鼓励新一轮技术改造,为传统产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2015年,佛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86.15亿元,增长38.6%,投资额位居广东省第一。设立优质技改创新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市、区财政三年累计出资24亿元鼓励企业开展工业技术改造,促进企业开展智能化成套装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改造。
在大力推进供给测改革的今天,建陶行业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提升行业清洁生产水平、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而佛山陶瓷企业的生命力要想不断延续,必须向市场提供优质的产品供给,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不断增强持续增长的动力。其中,绿色化和智能化正是行业提质增效需要紧紧牵住的“牛鼻子”。
正所谓,思路决定出路。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巡视员吕桂新强调,要深刻认识到智能制造对建筑陶瓷产业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是智能制造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智能制造可以提升减少能耗,提高效率,使建筑陶瓷行业摆脱两资一高的“帽子”,促进绿色生产进程。三是智能制造能够促进装备工业和流程工业的协同创新,提升中国制造整体水平。
随着建材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智能制造作为两化融合重要抓手,水泥、玻璃行业已经走在了前面,建筑陶瓷行业需要尽快实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零突破。
此外,加快建筑陶瓷行业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当前建筑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在行业推广应用有限,对行业面貌的改变力度不够,成为建材工业短板,因此必须要加大在建筑陶瓷行业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的力度。
目前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已经进驻广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工作,环保风暴持续升级之下,不少陶瓷企业停产整改,行业新的洗牌正在开始,企业的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就显得更加紧迫。
创新才能有活力
技术攻坚、设备先行、舆论引导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撑体,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了世界总排放量很大的比例。
《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计划至2020年,将建筑陶瓷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五年内累计降低30%。在低碳发展方面,建筑卫生陶瓷要实施节能窑炉、窑炉余热利用、低温烧成、釉面砖一次烧成、干法制粉、连续球磨、高效洁净煤制气、窑炉除尘脱硫脱硝综合治理等技术改造。
据广东陶瓷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国家对绿色建材的评价包括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应当是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包括运输能耗、厂区排放、产品碳足迹以及性能、安全、便利、废弃物的可循环等指标。
在资源逐步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建陶生产企业要想摆脱高污染、高排放的固有形象,要使陶瓷产业获得新的生命力,必须在自主技术创新的步调中渐入佳境。
经过近八年的技术攻坚,软装设计,佛山市溶州建筑陶瓷二厂的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近日获得了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特别是其与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组成紧密的合作联盟,共同为生产线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投产提供技术保障,在产学研的合力作用下为陶瓷产业的绿色转型攻坚克难。
据溶州二厂负责人介绍,原料加工是陶瓷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传统湿法工艺能耗占整个陶瓷生产能耗的40%,如何有效地控制原料加工的能耗量显得尤为重要。创新的干法制粉生产线,大大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废气及粉尘污染,从技术上掀起陶瓷磨料节能技术的一场璀璨夺目的蜕变。
毫无疑问,干法制粉作为绿色环保、智能化程度高的新工艺,不是小改小革,而是具有行业颠覆性的革命,尽管还有诸多瓶颈但方向是清晰明朗的。
作为广东省陶瓷协会名誉会长,吴一岳在采访中更愿意把自己称作一位时刻关切行业健康发展的老建材人。他多次强调,在技术革新领域从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