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学院NEWS

山西软装设计公司商业银行角逐高端客户市场 私人银行业务空间巨大

  私人银行业务萌芽于欧洲,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属于较为成熟的业务品类。在境外成熟的金融市场中,私人银行业务不仅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贡献了商业银行利润的较大份额。近年来,随着国内富裕人群的迅速崛起,多家国内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私人银行机构,“跑马圈地”式地角逐高端客户市场,不断累积资产管理规模。目前,私人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打造财富管理银行特色的核心业务之一。

  一、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具有巨大空间

  据贝恩公司测算,2008年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为39万亿元,2014年达到112万亿元,复合年增速达19%。其中高净值人群的可投资资产规模从2008年的8.8万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31.8万亿元,复合年增速达24%。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显示,2015年底中国私人财富达到113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00万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仍可达到12%。

  贝恩公司调研显示,在我国高净值人群的境内资产结构2013年到2015年的变化中,储蓄占比持续下降,从16%下跌至14%,债券、投资性房产占比也不断下降,而股票由22%提升到26%,公募基金由8%提升到11%,包括私募、黄金、专户、对冲基金等在内的其他投资大幅上升,由4%提升到了10%。高净值客户资产结构已经形成明显的多样化趋势。

  目前,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着重在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两个方面提升服务能力。金融服务方面,通过构建涵盖证券、基金、保险、信托、期货、金融租赁在内的产品体系,增强资产配置能力,努力提升自主研发产品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安全可靠的第三方产品库,扩大客户的选择范围。在非金融服务方面,重点加大专业人才的配置,满足客户关于税务筹划、保险服务、财富传承、移民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此外,多家商业银行尝试通过全球医疗、家庭生活助理、旅行商务助理、国内道路救援、圈层交流等增值服务,使私人银行业务成为高净值客户的贴心管家。

  2007年以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凭借财富市场的存量规模以及商业银行的信誉优势,通过“跑马圈地”取得了长足发展,高净值客群与管理资产规模得到极大提升。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超过22家商业银行推出了私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中国银行业协会私人银行专业委员会对17家会员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国内银行系私人银行管理资产规模达6.8万亿元,客户数量达49万户。

  交通银行自2008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浙江开展首批私人银行业务以来,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速,管理资产规模和客户数量稳步增长。2009年管理资产规模为959亿元,目前已经超过4500亿元。2015年交行私银管理资产规模较上年增幅达40%。

  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中的经营模式问题

  尽管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境外成熟的私人银行相比,在业务模式、组织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仍处于由初级阶段向成熟阶段发展的时期。

  (一)业务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初衷是为了满足高端客户的理财服务需求。客群主要来源于零售银行的筛选输送,产品种类和服务标准则依托于零售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从现状来看,软装设计,多数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定位于零售银行业务的高端理财业务,主要通过专属产品来满足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由此导致私人银行盈利模式比较单一。随着高端客户财富管理意识的成熟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私人银行业务较为单一的产品服务已经捉襟见肘。顺应客户财富管理需求,构建多元化产品体系、提升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资产配置能力已成为各家私人银行的当务之急。

  市场宏观环境和家庭微观环境的变化也导致高端客户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个性化。除了通过金融产品实现资产增值、保值外,顾问咨询需求不断增大。比如,如果国内房产税、遗产税陆续开征,高端客户会增加税务筹划、移民政策的咨询需求。境外投资和子女教育则会增加对当地法律和教育政策的咨询需求。个人对健康医疗的关注,则会加强对保险服务的需求。财富如何安全地代际传承又会增加对财富传承的咨询需求。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商业银行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配置以满足客户的咨询需求。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客户黏性,商业银行也要完善各自的外围增值服务能力,如高端客户专属的健康通道、商务旅行、艺术鉴赏、圈层交流等。

  (二)组织模式

  国内各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和服务重点各不相同,导致私人银行的组织架构也不尽相同。从国内的私人银行开设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即大零售模式、(准)事业部模式和综合模式。目前暂无海外专业化、完全独立经营的私人银行模式。

  大零售模式是国内私人银行业早期比较流行的组织模式。在典型的大零售模式下,总行私人银行部隶属于零售银行部,并在分行设立私人银行部门,分行享有下辖私人银行业务的经营、管理、考核等方面的特定权限,总行私人银行部对分行私人银行业务进行指导和支持。依托零售银行部门的客户资源和部分理财服务是众多私人银行采用该模式的主要原因。

  (准)事业部模式是私人银行部门作为利润中心,采取单独核算和总行私人银行部垂直管理,在总行授权下负责私人银行业务的各项经营管理事项,私人银行业务主要向总行私人银行部汇报。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专属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专业品牌,从而与一般零售业务区别开。私人银行成立之初的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和中国银行均采用了事业部制,而工商银行则采用了改良过的(准)事业部制。

  与纯粹的大零售模式和(准)事业部模式不同,有的商业银行采用了集二者优点的综合模式,例如在总行成立独立的私人银行部,而在分行依托零售银行体系,并建立私人银行专职团队,有的银行甚至建立专门服务于私银客户的支行网点。这种综合模式既力图避免与零售条线争夺客户的局面,又尽量发挥零售银行与私人银行产品定位不同的特点,通过专业团队进行资产配置规划,以满足高端客户需求。近几年来,采取综合模式的私人银行呈现增多趋势。

  三种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存在何种模式更适应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和组织架构的问题。但客观来看,事业部制与中国商业银行的总分行体制存在天然的不兼容问题,包括客户的拓展、多头监管以及利益协调等。同时事业部制要求的单独核算、独立运营也会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因此,事业部制在我国推行并不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