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学院NEWS

新会软装设计云南软装或成百万富翁孵化器(1)

半年前,“软装”还被装在引号里,是一个概念符号。是一场论坛掀开了她的面纱。半年后,软装设计,云南不仅成立了相应的协会,有了企业中的“带头大哥”,一些带着想法、创意和优质商品的中小型业态也逐渐浮出水面。

带着“前世今生”的故事,软装已悄悄粉墨登场,登上了昆明的舞台。让我们走近这个舞台,走近软装,看看她的俊俏。

到来云南初识软装

软装是什么?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你还陌生吗?陌生也不可怕,反而说明软装的市场潜力——这是一片蓝海,因为她是市民的刚需。

其实,你可能很早就恋上了某个咖啡厅,不是因为咖啡的香浓,而是这里环境很和你味;你也可能喜欢一个餐厅,甚至已是和密友聚餐的“老地方”,除了菜品和价格外,你们会在意这里的精致布置;你也可能会因为看了某个样板间,就决定这辈子一定要住在这个小区。其实,你爱上的是同一件事物,软装设计,而这件事物归结起来就是“软装”。

软装是一位充满魅力的妙龄少女,在她的石榴裙下,大到一个店铺,小到一个角落都会熠熠生辉。

她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对品质的追求,也是一种个性化的宣泄。

设计师眼中,她是一件作品;对你我来说,她是一个想宅着不出门的家;对精明的商业运作者来说,她则是一片广袤的蓝海……

只是,当云南人初识软装时,软装并呈现出来的并非魅力,而是麻烦和高价。

“壁纸、摆件、挂件、灯具、床、沙发……跑了很多地方,却很难达到整体统一的风格,费时费力不说,价格不便宜,售后也没有保障。”市民杨先生的房子装修好了,但新的烦恼接踵而至。他的烦恼源于云南软装资源的匮乏。

昆明软装行业的先行者——施泽生经营的昆明邦托旺家居用品在昆明已有多家分店。施泽生表示,自己经营有20多个品类,1800余种商品,产自越南、印度、美国等不同国家,都是从广东和国外的工厂直接下订单,在本土和西南地区并没有工厂可选。“但就整个昆明市场来说,整体软装售楼部售楼中心,仍显得势单力薄,孤军奋战。”他说,昆明在软装领域的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

发酵一场论坛拉开序幕

广东省建筑软装饰行业协会会长吴家裕介绍,最近几年来,中国软装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软装产业年总产值已经达3万亿元以上,年增长率达15%—20%,以此速率推算,至2017年,软装设计,软装产业总产值可达到5万亿元左右。

然而,如此大的市场却没有在云南斩落头角,直到1214年12月,一场论坛才开启了云南软装的大门——“2014首届软装在中国斗南‘花花世界’先锋论坛”的举办,让大家有机会认识大陆及港台两地的软装业的发展,也正是这个论坛让大家认识了这家致力于做云南软装业“领头羊”的企业。

相比云南而言,广东沿海地区在这一领域已小有规模。陈伟铭的企业福州德雅莎华家居饰品有限公司,2013年内销产值约3000万人民币,并以30%的比例逐年增长。他说,“软装行业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在全国的发展都‘大有可为’,尤其是云南。”

“软装消费具有高定制化和差异化,包括创意、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其中创意和设计是软装的精髓所在。从云南独特的区域文化及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来看,从不缺乏创意元素,软装设计,北京798创立时就有好多云南的文创企业和人员加入。”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团副总裁胡鑫在谈到该集团涉足软装领域时,强调了本土的创意价值。

胡鑫认为“云南在外省人眼中是色彩斑斓的,有非常好的本土元素,只是资源没有被整合。软装入滇,看中的就是云南丰富的民族元素和资源。这些都是软装产业创意的源泉,有力支持产品创意研发。

升温百万富翁的摇篮

在去年底,记者尝试寻找一些在软装领域有代表性的本土企业,但除了一些已成规模的家具城外,就是零星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家居用品店,昆明没有一家企业将自己定位为软装,更没有集中式和规模化的大卖场。

半年过去了,昆明软装行业有了较大变化。据记者连续一个月的市场抽样调查,新增的软装品牌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云纺商场,半年时间里新增了11家与软装有关的店铺。一家名叫叶子家家的软装小店,由于货品供不应求而又在云纺另一个区域开了新的分店。据店主介绍,批零兼营。2个店每个月营业收入接近50万元。照此推算,年营业收入将近600万元。

陈伟铭也非常看好云南的市场前景,云南一直是个载歌载舞,浪漫而具有民族文化的地方,云南人对美和艺术有着天然的热情和执著追求,软装行业在这里是待挖掘的金矿!“不瞒你说,我们店里有不少来自昆明、玉溪的买家,而且都是大手笔,一家咖啡馆的装饰订单可高达几万甚至十几万。”